李白出生碎叶说宜加订正
汤华泉 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》1983.1
一
唐宋时代认为李白籍非蜀地,只有一种说法,那就是《旧唐书·文苑传》、《南部新书》、《太平广记》谓李白幼居山东,为山东人。是否出生于该地?三书皆未言明。上面这个说法,后人都认为缺乏根据,或曰乃错会杜甫、元稹以客地称李白为山东人的语意。说见曾巩《李太白文集后序》、杨慎《李诗选题辞》、《升庵诗话》及《四库全书总目·李太白集提要》等,此不述。
唐宋时凡明确提到李白出生地的史料,都说他出生于蜀地。
最早受李白委托为其编集的魏颢,在《李翰林集序》中写道:
蜀之人无闻则已,闻则杰出。是生相如、君平、王褒、扬雄,降有陈子昂、李白。……白本陇西,乃放形因家于绵。身既生蜀,则江山英秀。
绵即蜀之绵州。“白本陇西”下或有阙文,但这段话的意思是很清楚的:李白生于蜀。魏颢是将李白与出生于蜀地的几位文学家并称为“江山英秀”的。此序作于上元末,时李白在世。
由李白临终前“枕上授简”为之编集的李阳冰在《草堂集序》中说:
李白,字太白,陇西成纪人。凉武昭王暠九世孙,蝉联珪组,世为显著。中叶非罪,谪居条支,易姓与名。然自穷蝉至舜,五世为庶,累世不大曜,亦可叹焉。神龙之始,逃归于蜀,复指李树而生伯阳。惊姜之夕,长庚入梦,故生而名白,以太白字之。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。
此序明言李白生于其家“逃归于蜀”之后,言及其出生情形很是具体。“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”,可见当时不少人都知道这情况,孟棨《本事诗》、王定保《唐摭言》谓贺知章初见李白称之为“谪仙”、为“太白星精”,范传正的《李公新墓碑》、裴敬《李公墓碑》也提到此事。这故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,其初定然得之李白及其亲属。至于此序及魏序所说陇西,乃就郡望而言,至刘全白则就其生地径称为“广汉人”。广汉是绵州的旧称。
李白逝世五十多年后,李白友人范伦之子范传正为李白新墓立碑作记曰:
公名白,字太白,其先陇西成纪人。绝嗣之家,难求谱牒。公之孙女搜
于箱箧中,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,纸坏字缺,不能详备,约而计之,凉武昭王九代孙也。隋末多难,一房被窜于碎叶,流离散乱,隐易姓名。……神龙初,潜还广汉,因侨为郡人。父客以逋其邑,遂以客为名,高卧云林,不求禄仕。公之生也,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,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,名之与字,咸所取象。
此碑所记与草堂序一样,清清楚楚地载明了李白是在其父逃归于蜀后诞生的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碑与序关于李白家世及出生情况的记述是一致的,可见它们的材料来源是共同的,碑文据范传正说是根据伯禽手疏,伯禽的手抄本是怎么来的呢?只能是李白口述的记录或李白手订的谱牒的誊录。
李白自己在诗文中屡屡自称蜀人,称蜀地为故乡。从他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中一段话也隐约可以看出他是说自己出生于蜀地的。这段话是:
白本家金陵,世为右姓,遭沮渠蒙逊难,奔流咸秦,因官寓家。少长江汉,五岁通六甲,十岁观百家……迄于今三十春矣。
“因官寓家”上叙述了他的家世,“少长江汉”下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的简历,五岁之前,就“少长江汉”了。“江汉”指何地?前人似未注意,近人徐嘉瑞《颓废派之文人李白》、詹锳先生的《李白家世考异》引上文断至“少长江汉”以与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“白陇西布衣,流落楚汉”并举,似有视“江汉”为“楚汉”之意,近有人撰文直把“江汉”说成是长江、汉水流域了。其实,李白这里所说的“江汉”是指川蜀,因蜀地境内有长江、岷江(时称大江)、嘉陵江(又称西汉水),故称之。李白前多有以江汉称蜀的,如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江汉炳灵,蔚若相如,皭若君平。王褒韡晔而秀发,扬雄含章而挺生”;王勃《普安(剑州)建阴题壁》:“江汉深无极,梁岷不可掣。”杜诗中以“江汉”称蜀就更多了,如《枯棕》“蜀门多棕榈,……凋丧先蒲柳。……嗟尔江汉人,生成复何有!”《熟食日示宗文宗武》“消渴游江汉”、《暮春题瀼西草屋五首》“落日悲江汉”等。“少长江汉”就是说自小生长在蜀地,从上文叙其家世中叶流落情况突然接上这句,似是表明他是出生在蜀地的;“五岁诵六甲”云云,如果没有一个安定的家庭环境如有些研究者所说此时来自西域,怕也是不可能的。
关于李白生于蜀地的材料,唐宋时还有一些,就不缕述了。上面材料已足以证明:李白确确实实生于蜀地而非蜀地之外任何地方。
二
一九七一年郭沫若在《李白与杜甫》中提出新说,谓“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”。这个说法根据是什么?就是上面所引的新墓碑、草堂序及李白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。我们看他如何在这三项材料上建立新说。
他引新墓碑从“公名白”起断至“隐易姓名”;引草堂序从“李白字太白”起,断至“复指李树而生伯阳”;引李白书从“白本家金陵”起,断至“因官寓家”——除了第二项引文略及李白出生情况,其它关于出生情况的文字都删落了;而“复指李树而生伯阳”他又加了小注:“这儿的一句话着重在一个‘复’字,就是说恢复了原姓。”这样一来,上面这三项材料,都不是说明李白出生情况的,而是说明他的家世的。郭根据第一项材料中“一房被窜于碎叶”作出判断:“可见李白的生地是中亚碎叶”;又根据第二项材料中“谪居条支”(谓“条支是一个区域更广的大专名……碎叶是属于条支的”)、第三项材料中“奔流咸秦”(谓“‘咸秦’当即‘碎叶’之讹”)得出结论:“以上根据李白的自述和口授,他确是出生在中央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的碎叶城。”“以上”材料“被窜”、“谪居”、“奔流”的主语明明是“一房”、“中叶”即李白的先祖、中世,怎么能说成是李白出生的情况呢?郭在这里是用这样的逻辑推论的:李白先世窜谪地即李白出生地,他的先世曾窜谪碎叶,所以他是出生碎叶的。这个逻辑不用说是很错误的。郭紧紧握住这个逻辑建立他的新说,他可以把这三项材料中叙述李白出生情况的文字尽行刊削,可以对象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那样信实可靠的材料视而不见。
李白出生碎叶说毫无新证,妄解旧证,是根本不能成立的。
自郭新说发表之后,几乎所有涉及李白生平的出版物都遵比说,连近年再版的旧著也纷纷依郭说而改订。多数是失于考察而盲从,少数是有疑而曲从,比如一本唐诗论著既引魏序说李白“家于绵,身既生蜀”,又引新墓碑说“他应生于碎叶城”。还有的研究家同意“碎叶说”是根据草堂序、新墓碑说李客“神龙初”归蜀,推算李白已是五岁了,“据郭沫若同志《李白与杜甫》一书中考证,……李白就出生在碎叶城”。这确实是个疑点,很有可能作“碎叶说”的旁证,可是郭并未注意及此。关于这个疑点,李白集注家王琦早就注意了,他在《李太白年谱》太白生年条下引了上两项材料按曰:“神龙改元,太白已数岁。岂‘神龙’之年号乃‘神功’之讹,抑太白之生在未家广汉之前与欠 ?”由于这个疑点,近人陈寅恪说李白“生于西域,不生于中国”,怀疑他是西域胡人。我认为,草堂序、新墓碑于李白生于蜀、生时情形叙述甚详,言之凿凿,对其生平这一大关目是不会弄错的。至于生年的具体年代乃至得年数字或误记、误传(包括后人传写之讹),或推算有差,则是可能的。以常理揆之,某人生于某地(何况是大的区域)不象出生年月、得年数字那样容易发生记忆、计算错误。若李白真的是五六岁归蜀,那又跟他自述“少长江汉,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”龃龉了。这样看来,年号上的疑点并不能支持郭的新说。
郭沫若是近世社会科学的大家,涉猎极广,建树极多,我们很尊崇。尊崇不必盲从,不是说他在所研究的一切问题上见解都正确,其实有意无意的误失都有不少,这是不必讳言的。李白出生于碎叶说是不应当轻易接受的。人们常说要照科学态度办事,要勇于坚持真理,也要勇于修正错误。我觉得对李白出生地这个问题也应当抱这种态度。李白生于蜀之绵州,碎叶说应予否定。
(原载《阜阳师范学院学报》1983年第1期)